《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发布
7月26日,北京白皮布2022论坛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上发布了由市文资中心组织编撰的文化《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盘点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总体情况、重要进展和特色亮点,发展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了解北京文化产业较为全面、北京白皮布权威的文化重要窗口。
2021年是产业“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发展重要论述,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北京白皮布立足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文化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产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发展积极主动应变求新、北京白皮布稳中求进,文化实现了“十四五”时期的产业良好开局。
北京文化产业顶住疫情压力实现较快增长。2021年1至12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539家,比上年增加368家;收入合计17563.8亿元,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8.9%,超过了疫情前水平(2019年增幅8.2%);利润总额1429.4亿元,同比增长47.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人均实现营业收入299万元,较上年增加32.8万元。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北京文化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数字文化转型,通过线上业务的拓展,弥补线下业务受限的空间,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0.5%,这也是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的比重首次超过10%,堪为标志性事件。这一比重稳居全国第一,北京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北京文化产业的科技赋能态势也愈发明显。2021年1至12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中,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合计15848.3亿元,同比增长17.8%,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总收入的90.2%。文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核心数字文化企业1708家,实现营业收入11409.8亿元,同比增长23.5%,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9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文化”领域营业收入占比87.8%。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劲,16个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0246.5亿元,同比增长22.6%,对全市文化企业收入增长贡献率为73.2%。
园区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承载地。以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推动文化资源要素集聚,构筑城市文化新空间。首钢文化园、798艺术区、751时尚设计广场、郎园、星光影视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地、城市更新的承载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地、优质文化企业的集聚地、市民文化消费的打卡地。
北京文化产业重点企业的引领作用已彰显。2021年全市收入排名前100强的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84.6亿元,占全市比重近七成,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文化独角兽企业42家,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28.2%。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在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活动中体现使命担当。
文化消费持续回暖。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北京推出了《觉醒年代》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精品,“大戏看北京”成为首都文化新名片,实体书店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北京也持续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等品牌活动,消费活动相互促进,有效提振市场信心。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367元,同比增长12.2%。
文化贸易与交流也在不断深化。2021年,全市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6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5.7%,其中文化产品出口额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51.9%。全市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进出口25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8.6亿美元,同比增长26.2%。
未来一段时期,北京将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大力推进“科技赋能文化、文化赋能城市”战略,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新贡献。《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全文将在市文资中心官网发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李洋 王海欣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多家基金公司上报北证50指数基金 包括易方达、华夏、富国、汇添富、南方、嘉实、招商等
- 智评理财吸金榜||实际募集规模近百亿!登顶国有理财公司固收类吸金榜
- 英媒:英国经济动荡之际,特拉斯被批“躲起来”
- HMVOD视频接获复牌指引及进一步延迟刊发一季报 继续停牌
- 巴菲特重金抄底台积电 华尔街如何看?一文读懂
- 万物云正式上市,6名员工敲锣!首日破发,郁亮:更在意未来长期表现
- 长租幻想破灭后,魔方公寓要如何讲述资本故事?
- 国家烟草专卖局:电子烟市场主体10月1日起需持证经营
- 议价能力差,原材料供应存隐忧!IDG突发入股,Growatt能否俘获港股投资者的心?
- 三部门发布提示:防范以“家庭教育指导师”名义开展违规校外培训